產品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市場則是決定一個企業發展的決勝性因素。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置身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通過強大“算力”分析,以精細的信息匹配,精準對接市場的供給需求,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主動適應市場,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以贏得市場份額,并推動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不僅能讓優秀的企業把握住“近在眼前”的市場,更可以幫助企業抓住“遠在天邊”的機遇,對于企業來說,這是“智賦萬企”能給他們帶來的核心利益。
邵陽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堅實,產業類別齊全,在這么良好的基礎上,如何把握好“數字經濟”時代機遇,推動數字技術驅動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是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大背景下,全省“智賦萬企”行動為“答題”提供了現實教材。邵陽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緊扣全省“智賦萬企”行動目標要求,結合邵陽實際,對標對表、背書實踐,以“智賦萬企”行動為抓手,全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特別是邵陽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收益頗豐、受益不淺,行動得到廣大企業擁護和支持。
“智賦萬企”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破局賦能
企業好不好,效益說了算。
在邵東,去年出口打火機共35.2億個,占同期全國打火機出口總量50.1%,穩居全國第一。但其極致的成本更令人感到驚艷——1元打火機20年不漲價,打火機企業卻越來越有“賺頭”,堪稱奇跡。
每支1元,可見打火機利潤之薄。要想維持低價且利潤不減,在原材料價格、用工逐年高企的情況下,必須要讓打火機的產能提上來,讓人工成本降下去。走進世界最大的打火機制造商——湖南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這里打火機日產量超1000萬個,而數年前,日產量卻只有100萬個。這是企業對生產線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的結果。近年來,東億電氣每年投入數千萬用于研發、更新自動化設備。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打造出自有品牌,東億電氣去年出口量比上年增長20%,企業效益更上一層樓。
邵東市依托邵東智能制造研究院,為更多打火機企業提供專業化數字技術服務,幫助它們完成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實現降本增效,將一支打火機的人力成本從0.1元錢降至一分錢,成就了邵東打火機的極致成本,打造出了年產值近200億元打火機產業,挺起了邵東乃至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面對利潤之困,邵東打火機產業以轉型升級破題,推動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火機產業的成功實踐,為我市輕工、小五金,甚至農副產品等產業發展,打開了思路,提供了借鑒。
“智賦萬企”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數字動力”
政策好不好,企業說了算。
湖南萬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邵陽經開區的一家專注于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創新型企業?!捌髽I實施上云上平臺,推動數字化轉型,我們受益良多!”該公司總經理劉哲深有感觸。
作為醫療器械領域企業,萬脈醫療創辦后,前期潛心做產品研發,對于市場拓展和數字化轉型并沒有投入太多精力。甚至對數字化轉型和其他很多企業一樣,存在 “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實際困難。
而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如果企業趕不上這班“數字高鐵”,將會錯失重大發展機遇。針對企業實際,近年來,市工信局通過開展“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三送三解三優”等助企行動,以大量的調研、走訪和座談,將政策和措施送到企業一線,在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上,實施“一企一策”落實幫扶。特別是開展“智賦萬企”行動以來,在該局的大力支持下,萬脈醫療進一步認清了發展形勢,鼓足了信心和勇氣,全面加快“上云上平臺”步伐。進入平臺后,公司獲得大量市場需求信息,同時公司的形象和產品也被上下游產業鏈市場企業所關注和認可,通過平臺信息的對稱,該公司訂單更多了,合作伙伴更多了,產業鏈、供應鏈更加完備了,今年實現出口呼吸機、睡眠監測儀上萬臺,出口金額超過2000萬元,并獲得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榮譽稱號。
萬脈醫療是“智賦萬企”行動中受益企業的一個縮影。從這個“縮影”中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傳統產業企業對“數字經濟”的心態首先還是期待和觀望,在實際受益后,才逐步形成了信賴和依賴的局面。
產業跑得快,行業車頭帶。政府引領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助力”,引入數字化企業進入市場,成功的轉型實踐會更好激活整個市場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數字經濟”的“內生動力”。邵陽在近年來的招商引資工作中,對引入數字化企業給予了更多政策支持。邵陽經開區的湖南富蘭地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級“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省級制造業轉型“三化”重點項目,并入選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計劃。該公司數字化程度較高,車間關鍵工位全部實現智能化控制,使得車間管理成本降低60%,任務響應時效提升45%,整體管理水準邁上新臺階。引入富蘭地進入邵陽園區后,數字化工廠建設令園區企業耳目一新,且公司數字化升級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本效益,為園區更多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吃下了又一顆市場“定心丸”。
通過政策的引領、市場的帶動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截至目前,邵陽電信、邵陽移動、邵陽聯通以及邵東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云服務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的工業企業達2210家,2023年新增521家規上企業“上平臺”。這充分說明了政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也展現了邵陽市委、市政府在推動政策落地的過程中,走在了實處、干在了前列。
成效高臺的筑成,源于前期努力的堆砌。我市在推進“智賦萬企”行動過程中,注重頂層設計、基礎夯實和成果運用,智能化底座不斷夯實,智能化供給不斷增強,智能化應用有序拓展,云服務支撐有力有效。目前,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7785個,總量居全省第5;發展千兆光網88451戶,建成4個中小型數據中心,現有672個標準機架,存儲能力為84Pb,算力為22PF,城域網出口帶寬提升到5.15Tbps。其中,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入選2023年湖南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生態供給資源池服務機構,邵陽先進技術研究院、科盛智能裝備、瀟龍機械、寧慶航空、鴻展自動化等入選湖南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8月23日全省“智賦萬企”行動推進大會會議精神、省政府“智賦萬企”行動方案和《邵陽市“智賦萬企”行動方案(2023—2025年)》要求,聚焦“三大關鍵五大支撐”(加快關鍵設施建設、打造關鍵服務平臺、開展關鍵試點示范。夯實“三力”支撐、夯實“校院企”支撐、夯實“三鏈”支撐、夯實政策支撐、夯實人才支撐),突出做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專業服務體系構建以及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打造等重點工作。
(記者 朱杰 劉波 通訊員 劉劍 王桃容)